您的位置 : 侠盗文学网 > 资讯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李德方志敏未删节小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李德方志敏未删节小说

时间:2019-04-13 09:26:05编辑:天丝

热门好书《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由著名作者国家文物局著作的历史风格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李德方志敏,书中感情线一波三折,却又顺理成章,整体阅读体验非常不错。下面看精彩试读: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一、长征序曲 免费试读

1.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此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近百次武装起义,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许多地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为了消***产党和红军,从1930年底开始,***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军事“围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领导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其他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取得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动100万军队,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重点,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实行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术。“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有50万兵力,由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任北路军,共33个师另3个旅,担任主攻任务。另有南路军、西路军和第十九路军,分头担任阻止中央红军向外发展的任务。1933年9月下旬,***军北路军开始进攻中央根据地,拉开了第五次“围剿”的帷幕。

自1933年3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后,全面贯彻“左”倾教条主义方针,毛泽东被排斥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直接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斗争。9月底,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一到中央苏区,博古就把中央红军的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他。

李德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和***军作战的规律,采取军事冒险主义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用红军的堡垒来对付敌人的堡垒,同敌人拼消耗,结果,中央红军经过一年的作战,虽给敌人以重大打击,但自身的损失也十分严重。对李德的瞎指挥,彭德怀曾气愤地骂道:“崽卖爷田心不痛。”

到1934年9月下旬,中央苏区仅存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如果继续在根据地内坚持作战,红军就会被***军消灭,因此,中央红军主力只能被迫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抗日先遣队北上

长征前夕的1934年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军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组织两支部队从中央根据地分别北上和西进。北上是为了深入***后方闽浙赣地区,宣传和推动抗日,并配合中央红军主力作战;西进则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七军团6000余人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舟、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从瑞金出发,经过福建长汀、连城、永安等县,进入闽中地区。之后艰苦转战闽东、闽北、皖赣边,于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11月初,红七军团在江西横峰县葛源镇以北的重溪等地,与10月下旬从葛源镇枫林村出发的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

会师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的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军第十军团,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任闽浙赣军区司令,随红十军团行动,中央代表曾洪易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任军区参谋长。

这时,中央红军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移。11月18日,中央军区司令员项英致电红十军团,命令红十军团部立即率领第二十、第二十一师转移到外线,同第十九师会合,在开化、蓬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闽浙皖赣新苏区。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等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红十军团行动。并调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

12月10日,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红十军团军团部及红二十、红二十一师在汤口同红十九师会师。此时,***多路重兵对红十军团实施围追堵截,军政委员会决定离开汤口,翻越黄山北上。14日,红十军团在谭家桥作战失利,时任红十九师师长的寻淮舟身负重伤,不久牺牲。接着,在组织掩护战斗中,刘英、乐少华又先后负伤。

由于皖南不能立足,红十军团领导人决定返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1月16日,方志敏决定粟裕与负伤的乐少华、刘英率领先头部队先行转移,自己留下来等待后面的军团主力。当晚,粟裕等率领先头部队顺利通过敌人封锁线,安全到达闽浙赣苏区的大小坪、黄石田地区。

红十军团先头部队突围期间,***军队赶到,很快截断了军团主力前进的道路。红十军团主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至1月下旬,红十军团主力除少数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刘畴西、方志敏等先后在怀玉山东麓陇首村被俘。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抒发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8月,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红十军团余部在粟裕等领导下,转战闽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

北上抗日先遣队虽然失败了,但它高举抗日旗帜,转战数千里,深入敌后进行30多次重要战斗,调动部分***军,对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策应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起了积极的作用。

3.红六军团西征

继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又于1934年7月下旬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西征。

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下,由遂川的横石村出发,踏上西进征程。红六军团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于11日到达湖南桂东县的寨前圩。12日,红六军团在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任弼时在大会上正式宣布红六军团领导机关成立:任弼时为中央代表,与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

8月12日,红六军团从寨前圩出发,于20日进入新田,宿营在莲花乡小源村。当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小源村刘家宗祠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确定了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与红二军团会合的决定。23日,红六军团到达湘江右岸的蔡家埠一带,准备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湘桂敌军急忙集结围攻,红六军团转而进入广西,并出敌不意,于9月4日在全州以南的界首地区抢渡湘江。9月5日,进占西延县城。

9月8日,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六军团由西延车田出发,于17日占领通道县城。19日,在通道以西的新厂歼灭了湘军两个团。此后,红六军团经贵州锦屏、黎平,顺利渡过清水江,占领黄平。

10月1日,红六军团占领旧州。4日,占领瓮安县猴场(今草塘)。6日进至石阡走马坪、廖家腾。随后进入甘溪。在甘溪,红六军团第五十一团同桂军第十九师打了一场遭遇战。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转战于石阡、镇远、施秉、余庆等县。

10月16日,活跃在南腰界地区的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的率领下南下,接应红六军团主力。10月24日,红三军主力在印江县木黄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主力会合。随后,两军领导人在木黄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方案,并开始了挺进湘西,创建根据地的征程。

10月26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四川酉阳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庆祝大会。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两军共同行动,红二军团指挥部统一指挥。

红六军团西征历时80多天,行程5000余里,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4.中央红军长征的决策和准备

1934年4月,中央根据地的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就开始酝酿战略转移问题,并报告共产国际。同时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筹划战略转移任务的临时领导机构“三人团”。7月,赣南省成立,为实施战略转移准备必要的条件。中革军委等机关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也陆续从瑞金转到于都。到9月初,打破敌人的“围剿”已经完全没有希望做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虽然在健全高级指挥机关、人力物力、进军方向、人员走留等方面做些准备工作,但由于时间十分仓促,准备不充分,广大指战员不知道战略转移的意图,不能提高热情与积极性,并带了许多辎重物资,这对于长途行军非常不利。

10月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接替中央红军主力的防御,主力集中瑞金、于都,准备执行新的任务。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要求“加强部队的政治、军事训练,发扬部队的攻击精神,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

战略转移的最初计划是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根据地。因此,部队出发时把战略转移称为“西征”,部队称“野战军”,最高指挥机关称“野战军司令部”。

为了便于随军行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编为两个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又名“红星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叶剑英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王首道任政治部主任。博古、李德、周恩来、朱德等随该纵队行动。第二野战纵队,又名“红章纵队”,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等组成,李***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发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参谋长,邵式平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随该纵队行动。

以上两个野战纵队与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8.6万人,组成战略转移的野战军。第一军团,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左权为参谋长,朱瑞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第十五师;第三军团,彭德怀为军团长,杨尚昆为政治委员,邓萍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师;第五军团,董振堂为军团长,李卓然为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曾日三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第三十四师;第八军团,周昆为军团长,黄甦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参谋长,罗荣桓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师;第九军团,罗炳辉为军团长,蔡树藩为政治委员,郭天民为参谋长,黄火青为政治部主任。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中共中央决定由项英、瞿秋白、陈毅、贺昌等组成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为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统一领导留下来的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人坚持斗争。

安俊公厅厦红七军团北上抗日标语。位于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镇下曹村宿营,抗日先遣队司令部驻下曹村坑头安俊公厅厦,在此留下大量北上抗日标语。1934年10月长征出发前夕,红九军团后方机关也曾在此驻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俊公厅厦全景

▲安俊公厅厦正门

▲安俊公厅厦内红军标语

闽浙赣省红军操场(红十军北上出发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占地10500平方米。场内西面有一座司令台,坐西朝东,建于1933年。四周有高大古枫和苦株树百余棵。1934年10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从这里出发,转移到外线作战,创造闽浙皖赣新苏区。方志敏在司令台向群众告别,至今为人们怀念。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六军团西征出发地遗址。以江西省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钟家祠为中心,遗址坐西向东,是一幢一井两进两厅,中间有一天井的祠堂建筑,颇具当地客家宗祠建筑的特色。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从这里出发,踏上了西进征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源会议旧址(含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原为刘家宗祠和学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两层半高楼房,房内设有戏台、天井。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为村民刘祖康住房,建于清代,青砖木结构。1934年8月20日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作出了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与红三军会合的决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源会议旧址正门

▲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正门

新厂战斗旧址群(含指挥部旧址、战场旧址和纪念碑)。位于湖南省靖州县。指挥部旧址建于晚清,坐西北朝东南,内为两栋三开间纯木结构的房屋,四周土砖墙围护。纪念碑位于新厂镇金星村斗篷坡顶,1979年3月24日落成。由碑座、碑身、碑盖三部分组成,高8.53米。1934年9月19日,红六军团西征途中在此地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厂战斗旧址群——指挥部旧址外景

▲新厂战斗旧址群——指挥部旧址内景

▲新厂战斗旧址群——纪念碑正面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界乡南腰界村,原为清代秀才、后任总镇的余兴城私宅,俗称余家桶子。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正堂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穿斗式梁架;左右为吊脚楼厢房;前院内铺有青石板,右前方有贺龙亲手栽植的花红树一棵;墙外写有红三军宣传的“活捉冉瑞廷替为革命而牺牲的工农群众复仇!消灭冉匪武装工农自己!”的大幅石灰标语,后院内有红军烈士墓、纪念碑一座。1934年贺龙率红三军进驻南腰界,司令部设于此。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兼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旧址

▲红三军司令部兼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旧址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军标语墙

▲红军烈士墓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包括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印江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军部旧址、会师纪念亭、纪念碑和德江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址。会师军部旧址,在木黄街上的水府宫。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坐西向东,现存建筑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天井、正厅、后厅等。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下,辗转湘鄂川到达沿河,创立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辗转于湘南入黔。10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于木黄,军部设在此处。两军会师后,组成了统一指挥部,回师湘西,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军部旧址

◀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亭

◀木黄会师纪碑念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枫香溪会议旧址

▲枫香溪会议旧址内景

云石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瑞金革命遗址之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云石山乡云石山村。原系一座古寺,土木结构,坐东北面西南,小青瓦悬山顶,由正厅、巷廊、耳房组成。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沙洲坝迁到此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机关在此办公,毛泽东、张闻天等在此办公和居住。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员编入中央纵队离开云石山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为坐西朝东一井二厅厢房,左右两侧各有一列横屋组成。长征前夕,中革军委驻扎于此,召开了军委扩大会,部署红军突围转移各项具体工作,制定并下发了红军主力南渡贡水计划。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旧居。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北门的何屋,坐南朝北的2层楼房,正厅三开间,两侧有厢房和横屋,前后院,前院西牌楼式门楼。1934年7月,赣南省成立,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此办公,同年9月下旬,毛泽东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进行社会调查,住在这里的东厢房直至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办公大厅

▲长征前夕毛泽东接见群众及主持召开座谈会侧厅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原为天主教堂,坐北朝南,内设大厅和教台。1934年7月,中共赣南省成立,省委机关在此办公,领导赣南省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和出发长征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省三级干部大会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谢家祠,坐北朝南的2层建筑,二井三厅,有通院和回廊,两侧设厢房。1934年10月15日,中共赣南省委在此召开三级干部大会,部署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等工作。毛泽东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第一军团部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包括刘氏宗祠和刘鸣榜祠。1934年10月11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来到于都县段屋乡地域集结休整,军团部驻此,进行了兵员和武器、粮款的补充,并在刘氏宗祠召开了排长以上干部会。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坐东朝西的2层楼房,由门厅和左右横屋组成。1934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第五军团从兴国南部来到罗坳集体休整,军团部驻此并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中央代表陈云到会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具体布置战略转移的各项具体工作。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旧址内景

▲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旧址全景

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屋村观寿公祠,建于清初,坐东北朝西南,由门楼、前厅、天井、两廊、正堂构成,正堂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悬山顶。门楼为五凤楼。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撤离前线阵地,在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向于都集中,准备长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关关楼南面的一段古驿道

南粤雄关与古道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梅岭村北的梅岭上。宋嘉祐年间梅岭立关,故称“梅关”。现存关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落在粤赣两省交界处梅岭山巅的隘口,砖石结构,坐南朝北,东西连卧,紧连山崖,关楼北面门额匾刻“南粤雄关”四字;关楼南面门额匾刻“岭南第一关”字样,落款为“万历戊戌中秋,南雄知府蒋杰题”。古道自梅岭村北路口蜿蜒至关楼,长1200米,宽3~4米,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连通江西大余县境。古道始建于唐代,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古道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要塞。梅岭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35年至1937年,项英、陈毅等人在这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关关楼南面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作者:国家文物局类型:历史状态:已完结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