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侠盗文学网 > 资讯 李德方志敏小说全集免费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在线章节

李德方志敏小说全集免费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在线章节

时间:2019-04-13 09:06:01编辑:友菡

高质量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是来自国家文物局最新写的一本历史风格的小说,男女主角是李德方志敏,小说文笔成熟,故事顺畅,阅读轻松。主要讲述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免费试读

1.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初,***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10月7日至16日,中革军委分别致电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命令秘密向兴国、瑞金、于都地区集中,准备实行战略转移。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机关及直属部队,分别从瑞金的田心、梅坑等地出发,向集结地域于都开进,13日抵达于都县。

从10月17日晚开始,中央红军按照中革军委发布的《野战军南渡贡水计划表》,先后从于都、花桥、潭头圩(龙石咀)、赖公庙、大坪心(龙山门)、峡山圩(盂口)等10个渡口南渡于都河(即贡水),向赣县、信丰、安远边界的王母渡、塘村地域开进,准备渡过第一道封锁线。

10月18日傍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带着警卫员陈昌奉、吴吉清等,从于都县东门的渡口渡过于都河。

2.突破三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的突围方向是选在中央苏区的西南部。1934年10月21日夜,红一军团在赣县的王母渡、信丰县新田之间突围。到25日,中央红军经过不大的战斗,全部通过***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毛泽东经过古陂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十分感慨地告诉警卫员:“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走出中央苏区啦!”

11月上旬,中央红军又从汝城和城口之间,顺利地突破了***军的第二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能够顺利通过第一、第二道封锁线,主要原因是与***南路军总司令、粤系军阀陈济棠达成了互相借道的秘密协议。

早在1934年9月,参与“围剿”中央根据地的粤系军阀陈济棠就要求与红军谈判,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信陈济棠,提出了关于双方停止作战行动等五条具体内容。

10月初,周恩来派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和潘汉年为代表,前往陈济棠粤军管辖区寻乌县罗塘镇与粤军代表进行秘密谈判。经过三天的谈判,最后达成了5项协议:

(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

(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

(3)解除封锁;

(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

(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我们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40华里。我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照。

为保密起见,协议只写在双方代表的记事本上,未形成正式文件。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又一胜利。因此,中央红军经过粤军防守的两道封锁线时,粤军基本没有阻拦。

1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向湖南宜章挺进,准备突破***军的第三道封锁线。朱德命令,以红三军团为右路军,从宜章以北通过。中革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五、红八军团随后跟进;红一军团为左路军,从宜章以南通过,红九军团随后跟进。

11月10日,红三军团第六师冒着大雨向宜章城急进。守城的***军连夜逃走,宜章城不攻自破。

之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分别占领了***军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宜章城和白石渡,使全军顺利地通过了粤汉铁路。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全部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

3.血染湘江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意图,于11月12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原“围剿”中央苏区的西路军和北路军中的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加上粤军、桂军等共25个师进行“追剿”“截击”,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追剿”中央红军的各路敌军人数虽多,但是矛盾重重,各有打算,保实力,守地盘是各自的底线。当中央红军于11月下旬部署抢渡湘江,并以一部分兵力西进永明之时,李宗仁、白崇禧害怕红军深入广西中部,于是在11月22日,将扼守广西北部全州、兴安一线湘江两岸的桂军全部撤防,这样,从全州至兴安长达60公里的湘江沿岸,实际上出现了一个不设防的状态。若能抓住时机,迅速强渡湘江,则可冲出敌人的重兵包围。但是中央红军携带的物资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耽误了有利的时机。

11月26日,中央红军主力从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广西,并形成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向湘江前进的态势,但红八、红九军团仍在湖南江华和永明,落在后边,和前锋的距离相差150多里。

11月27日,红一军团前锋第二师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形成了全军从永安关、雷口关直达湘江的态势。然而这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周浑元部已经占领了道县。桂系为防止“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广西,遂令第十五军从恭城返回灌阳,在新圩以南展开,随时准备截击红军后卫部队。湘军刘建绪部也于27日进占全州。从总体形势看,***军已形成了从南北两个方向,一头一尾夹击红军的态势。尽管如此,红军若能轻装前进,仍然可以利用最后的有利时机,以较小的代价渡过湘江。

11月29日,先头部队在湘江两岸与各路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遏制着敌军的进攻,坚守着渡口,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等机关渡过湘江。然而庞大的军委纵队却由于辎重压身,行动非常迟缓。直到30日晨,军委第一纵队才从界首渡过湘江。军委第二纵队在30日下午才开始渡江。

12月1日晨,除军委两个纵队外,渡过湘江的红军只有四个师,即红一军团的第一、第二师;红三军团的第四、第五师。而此时***“追剿军”主力及北上的桂军向中央红军发起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敌情万分紧急。凌晨1时半,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当天,在湘江西岸红军与敌人展开了血战。在右翼防线,红一军团在脚山铺一线顽强阻击湘军;在左翼防线,红三军团在界首渡口两岸拼死抗击桂军。为大部队过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黎明开始,湘江渡口就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炸弹在渡江的人流中炸响,江水中不断有人倒下,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一江碧水。到下午17时左右,在掩护部队和后卫部队的护卫下,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

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被阻击在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壮烈牺牲。

湘江之战,是长征中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战斗。中央红军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其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4.转兵贵州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向西挺进越城岭。由于各部队还没有从血战湘江中缓过劲来,序列不整,极度疲劳。因此,中革军委决定在西延地域休整两天。

这时,中央红军的处境仍然极端危险。为阻止红军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兵遣将,在城步、新宁、通道、绥宁、靖县、武岗、芷江、黔阳、洪江地区构筑碉堡线,集结重兵,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北进湘西途中。如果中央红军继续执行北出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红军又处于一个非常危急的时刻。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军事态势,主张部队应该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去。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通道(今通道县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参加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会议由周恩来召集,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

会上,李德、博古不顾敌情,仍坚持执行前往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毛泽东提出红军现时北上湘西,将会陷入***军重围,后果不堪设想。他根据军委电台破译敌方电报所获得的情报指出:***军队正以五六倍于红军兵力并构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线,张网以待,请君入瓮!他建议红军改向贵州进军。

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在发言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博古不再固执己见,李德因自己的意见遭大家否定而早早退场。会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通过了西进贵州的主张。

当天下午7时半,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令:“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第一师如今日已抵洪洲司,则应相机占领黎平。”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于13日由通道地区出发,继续西进。15日,中央红军突破黔军防线,攻占黎平、老锦屏。17日,军委纵队进驻黎平。

通道会议虽然决定了红军改向贵州进军,但博古、李德仍固执己见,主张从黎平北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并通知红二、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一便转入北上”。

12月18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的方针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同日,中革军委决定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撤销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

根据黎平会议的决定,朱德、周恩来于19日发出了《关于军委执行中央政治局决议之通电》,决定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

20日,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在红九军团的配合下,由柳霁、南家堡地区出发,当天占领剑河县城。22日,占领交通要冲施洞口,25日攻占镇远,26日占领施秉,29日击溃守敌黔军宋化轩团以后,夺取余庆县城。

左路纵队红三军团,于28日进占黄平。随后,又分两路前进:一路以红二师为前卫,军委纵队与红五军团随后,经过瓮安老坟嘴到猴场,抵达乌江南岸江界河;另一路以红四师为前卫,经木孔、朵丁关等地,到达乌江渡口茶山关的南岸,准备过江。

毛泽东、周恩来等暨中央直属机关长征第一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东门。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从这里渡过于都河,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996年9月,在此兴建纪念碑一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山峰坝。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一军团在此渡河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南门。1934年10月17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在此渡河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团及红五军团部分队伍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城西门。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三军团与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分队伍在此渡河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鲤鱼渡口。1934年10月19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五军团三十四师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9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五军团十三师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石尾渡口。1934年10月19日、20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十三师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2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八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孟口渡口。1934年10月19日傍晚,中央红军第八军团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9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九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渔翁埠渡口。1934年10月19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9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塘谈判旧址。位于江西省寻乌县罗塘镇。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中革军委秘密派出中共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和潘汉年两人前往寻乌县罗塘镇,与***粤军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部的代表进行三天谈判,达成五项协议,为中央红军通过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位于湖南省宜章县白石渡镇老湾村邝氏宗祠清白堂。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砖石木二层结构,封火山墙、小青瓦、硬山顶,穿梁式。1934年11月10日,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之后,周恩来、刘伯承率部在老湾村休整,并以清白堂为指挥部,进行“扩红”运动,新招红军300余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次性招收红军数量最多的“扩红”运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旧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五山镇麻坑墟中山书院。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是***政府的乡公所,坐北向南,泥砖瓦木结构,歇山顶滴水瓦当。1934年11月6日,红一军团突破***军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后到达此地后作为临时指挥所,林彪、聂荣臻在此指挥红一、红三军团掩护中央军委等后续部队安全通过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嘴渡口旧址。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乡凤凰嘴。1934年11月26日,中央红军突破***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来到湘江边。11月27日至12月5日,实施湘江战役,以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终于突破湘江封锁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市灌江渡口旧址。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灌阳县文市镇。1934年9月3日,红六军团西征在此渡过湘江时与尾追的桂军发生激战,伤亡100多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11月26日,中革军委第一纵队和红五军团、红一军团也在此渡过湘江。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市渡口红军亭。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灌阳县文市镇。1934年,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红五军团、红一军团先后在此渡过湘江。红军经过后,当地群众将渡口边上的亭子称为红军亭。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宿营地。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灌阳县文市镇清塘村。1934年11月中央军委第一纵队从永安关进入广西,曾在此停留并做短暂休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八、红九军团宿营地。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灌阳县水车乡伍家湾村伍氏宗祠。1934年11月下旬,红八、红九军团强渡湘江时,曾在此停留并休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浆源村红军烈士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浆源村。始建于1934年,1978年重修。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湘江时,付出重大牺牲,许多战士牺牲在沿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下村红军烈士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五山镇石下村,始建于1934年,1998年进行修缮。墓中埋葬着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强渡湘江时牺牲的红军战士。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通道会议旧址。位于湖南省通道县县溪镇恭城书院,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书院坐东朝西,建在一个小山丘上,穿斗抬梁式相结合的木构建筑。沿纵轴方向依次排列着门楼、斋舍、讲堂,通廊串联,形成逐层迭落、首位贯穿的建筑布局。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此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在会上得到赞同和支持,最终形成转兵贵州的决定,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新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书院外景

▲恭城书院内景

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建于清末,穿斗式木结构,四合井民居院落。小青瓦屋面,三合土地面,中间为一青岩砌成的小天井,周围用不规则红砂岩、青岩作主体砌成高为2米多,厚0.3米的围墙。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1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此歼敌3000余人,不仅为湘鄂川黔根据地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毛泽东等领导人住处旧址。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马家巷14号。始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四合院式木结构民居,四周围以青砖封火墙,东北方开八字门楼,前低后高,由正屋、坪子、天井、厨房、厢房组成。1934年12月黎平会议期间,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在此居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52号,原为胡荣顺店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南朝西北,四周为青砖封火墙,内为套木结构建筑,天井1口,后花园两个。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一举攻克黎平,1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放弃了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确定了北上遵义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会议会址正门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作者:国家文物局类型:历史状态:已完结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