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侠盗文学网 > 资讯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免费阅读全本 李德方志敏完整版小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免费阅读全本 李德方志敏完整版小说

时间:2019-04-13 09:14:05编辑:念薇

火爆新书《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由知名作者国家文物局著作的历史风格的小说,文中主角是李德方志敏,书中感情线一波三折,却又顺理成章,整体阅读体验非常不错。下面看精彩试读: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七、红二、红六军团长征 免费试读

1.向湘黔边转移

1934年10月下旬,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两军统一行动,挺进湘西。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大为震惊,急忙纠集湘鄂两省兵力,于1935年1月分六路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围剿”。

在反“围剿”开始后,红二、红六军团起初采取正面迎敌的战法,结果未取得理想战果,根据地处境日益困难。后来,在传达贯彻了遵义会议精神后,红二、红六军团决定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放弃苏区的一些区域,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在半年时间里,总共作战30余次,共歼灭***军两个师、一个旅、一个师部,毙伤敌人1万以上,俘虏8000余人。反“围剿”胜利后,红二、红六军团扩大到2.1万人。

这时,中央红军已经北上,湘鄂川黔苏区成为长江以南唯一的革命根据地,因此被蒋介石视为心腹之患,积极部署新的“围剿”。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蒋介石从江西、湖北增调军队,加上湘黔两省兵力,总兵力达到130多个团,约20万余人。为了改变各部指挥不统一的状况,蒋介石下令于1935年10月10日成立宜昌行辕,以陈诚为参谋长,代行蒋介石的职权,统一指挥湘鄂川黔边区的军事行动。陈诚将所属部队分为“进剿军”和“堵剿军”。“进剿军”基本上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堵剿军”则是湘鄂两省军阀部队,在原地构筑堡垒,配合“进剿军”堵截红军。

面对敌军大兵压境,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在桑植县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转移到湘黔边广大地区,争取在敌人防守薄弱的贵州石阡、镇远、黄平一带相机建立新的根据地。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日晚,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率领下,红二、红六军团告别根据地,开始长征。

11月20日、21日,红二、红六军团先后抢渡澧、沅两水,冲破了敌李觉部的封锁线,打破了陈诚精心筹划的第一期“进剿”计划。在渡过沅江后,红二、红六军团即兵分两路:红二军团相继夺取辰溪、溆浦、浦市等城镇;红六军团东渡资水,先后占领了锡矿山、新化、蓝田、冷水江等,控制了湘中广大地区。在红军的广泛宣传、发动下,大批青年纷纷参加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湘中短短时间,就扩大红军8000余人。此外两军团还筹款数万元。

红二、红六军团南下湘中后,***军各路纷纷向湘中扑来,企图阻止红二、红六军团重返湘鄂川黔苏区,将红军主力消灭在沅水、资水之间。红二、红六军团先后进行了鸭田战斗、鸡公坡战役、便水战役等激烈战斗之后,决定退出湘中,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

1936年1月9日至12日,红二、红六军团先后进占江口、石阡城。至此,红二、红六军团顺利完成了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的战略任务。1月9日,原先奉命留守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十八师,也突破重围,在江口同红六军团会合。此时,红十八师只剩下六七百人,后缩编为红六军团第五十三团。

2.进军黔西

红二、红六军团在江口、石阡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休整,并扩大了800多名新战士。在此期间,任弼时在石阡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了两军团党的积极分子大会,传达了朱德、张国焘转来的1935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给红二、红六军团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建议案》内容摘要,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长征的意义,解释了党的统一战线纲领政策,提出了建立新的根据地的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提高部队战斗情绪和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1月19日,军委分会在石阡会议上决定,放弃原定在湘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计划,继续西进,争取在贵州西部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1月20日,红二、红六军团从石阡地区出发西进。23日,朱德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应佯攻贵阳,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作暂时根据地。遵照朱德的指示,红二、红六军团先以多路纵队,向贵阳东北开进,佯装北渡乌江;之后转而南下,威逼贵阳,直插黔西北。

2月2日下午,红二、红六军团全部渡过鸭池河,打破了蒋介石消灭红军于乌江东岸的计划。2月3日凌晨,红六师占领黔西县城。自此,红二、红六军团打开了进入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的大门,开始创建新根据地的斗争。

2月5日上午,军委分会在黔西县城开会,研究以后战略方针问题,决定红二、红六军团继续留在长江以南活动,在黔、大、毕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根据地。鉴于红二、红六军团已经远离湘鄂川黔根据地,会议决定结束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成立新的政权机关。会议还决定:任弼时、关向应、王震、夏曦、甘泗淇等率领红六军团机关及第十六、第五两师向大定、毕节进军;贺龙、萧克、李达率领第四、第六、第十七师打击向黔西急进的敌第十三师;红十八师在黔西方向担任牵制任务。2月6日,红十六师占领大定。2月9日,红军在彝族反蒋武装席大明的配合下占领毕节。至此,红二、红六军团胜利地实现了向黔、大、毕战略转移的目的。

红二、红六军团占领整个黔、大、毕地区后,立即抓紧开展建设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先后建立大定、毕节两个县级,8个区级政权,95个乡、村级苏维埃政权。各级政权建立后,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打土豪、分浮财运动,并对民族工商业实施保护措施,欢迎外地商人到苏区做生意。由于红军纪律严明,苏区各商号纷纷开门营业,市场很快繁荣起来。红军还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扩大红军宣传工作。在短短20多天时间里,红二、红六军团在黔、大、毕地区就扩大红军5000余人。部队人数已达2万多人,比出发时人数增加了20%。另外,红军还十分注意对少数民族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不少成就。

3.转战滇黔边

鉴于***军多路纵队向黔西逼近,且毕节地区活动范围狭小,给养困难,1936年2月27日,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下,从毕节撤出,沿毕(节)、威(宁)大道西进,向贵阳西南的安顺地区转移。

这是红二、红六军团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各路敌人前堵后追,左右夹攻,企图将红二、红六军团围歼在金沙江以东,毕节、威宁以北的川黔滇狭小地区。根据敌情,军委分会在3月2日在野马川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行军路线,放弃去安顺的计划,改向乌蒙山北麓的镇雄、彝良、盐津方向前进,在乌蒙山区与敌展开回旋战。

乌蒙山气势磅礴,海拔2300多米,层峦叠嶂,逶迤千里,连绵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形成一个高原地带。这里是金沙江和南北盘江的分水岭,红军在此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但人烟稀少,给养获取困难。

3月3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进至麻姑地区,7日进抵奎香一带,在歼灭追敌2个连后,转向滇东北的镇雄前进。这时敌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向镇雄集中。贺龙、任弼时命令部队减轻辎重,丢弃驮担和重装备,从敌军的隙间突出,三进奎香,而后乘虚南进。

3月23日,红二、红六军团在云南宣威城北的来宾铺虎头山击退滇军两个旅,击溃和歼敌一部。这次战斗是红二、红六军团入滇后第一次大规模战斗,使红二、红六军团声威大震,滇军气焰受到沉重打击。

之后,红军兵分两路,于3月28日、29日先后进占黔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至此,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千里的乌蒙山回旋战宣告结束。历时一个月的乌蒙山回旋战,是贺龙在长征中军事指挥艺术的一次“神来之笔”。

在红二、红六军团进行来宾铺战斗的同时,朱德、张国焘于3月23日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希望红二、红六军团渡金沙江北上。30日,朱德、张国焘再次致电,明确要红二、红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接到朱德、张国焘电报当日,军委分会在盘县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在滇黔边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会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即致电朱德、张国焘,报告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北上,请求红四方面军派部队南下接应。

4.渡江北上

1936年3月31日,红二、红六军团兵分两路,从盘县、亦资孔地区撤出,在平彝附近冲破滇军防线,向滇中前进。4月6日,红二军团占领旬甸,8日,先头部队红四师抢占普渡河的铁索桥;红六军团则经马龙、羊街,向普渡河前进。然而,在红四师刚到普渡河铁索桥时,滇军的一个旅就赶到了对岸,封锁了渡口。由于滇军的阻击,红六军团大部队未能渡河。

龙云看到红军渡河受阻,企图拖住红军于普渡河东岸,将红军围歼在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地区。在判明敌军意图后,贺龙、任弼时等人果断命令停止渡河,转移到普渡河上游过河,然后挺进滇西。这时滇军一个旅从羊街方向逼近红军,贺龙命令红六师返回50里,到六甲一带阻击敌人。4月9日,红六师在六甲阻敌,激战一天,歼敌700余名,使其不敢继续追逼。

六甲战斗后,军委分会根据敌人各路纵队尾追的形势和敌人在元谋、龙街一带的***,决定放弃原定在那里渡江的计划,改由丽江石鼓一带渡口渡江。

4月10日凌晨,红二、红六军团急速南下,直奔龙云老窝昆明。11日夜,红六师先头第十八团一举攻占距昆明仅40里路的富民县城。

红军直奔而来,昆明震动,龙云急调滇军第九旅回防昆明。红军乘敌回援昆明之机,突然挥师西进,于当日涉水渡过普渡河。渡河之后,红二、红六军团兵分两路,日夜兼程西进,把尾追的滇军远远地甩在后面。4月20日,两军团在宾川会合。23日,占领鹤庆县城。4月25日,红二、红六军团分别由鹤庆进至丽江县城和石鼓渡口。

石鼓是位于丽江县中部的一个小镇,坐落在玉龙雪山西麓的山坡上,自古以来就是北进藏区、南出滇西的唯一通道。从4月25日起至28日止,红二、红六军团全军1.8万余人用7只木船,在石鼓以上120里的地段,先后从木瓜寨、木取渡、士可、格子、巨甸余化达5个渡口,渡过金沙江。红二、红六军团渡金沙江,几乎是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重演,也创造了一大奇迹!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龙堰峪,包括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两栋清末建筑。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坐南朝北,凹字形平面,五开间,西边为吊脚楼,整个梁架为穿斗式结构。1935年11月4日,中共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在此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的率领下,由此踏上长征道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外景

▲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内景

▲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二、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沅陵县七甲坪乡伍家村的金氏宗祠,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小青瓦盖面,单檐歇山顶,四周封火墙环护,由门厅、正厅两栋木构建筑组成。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后,曾经过此地,并在此设立司令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始建于清末民初,为四合大宅院,大门正面为圆形拱门,两边为一层砖木结构房屋,其他三栋为凹字形双层砖木回廊式风格,回廊与栏杆、门窗对称,共有房屋80余间。1935年12月12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进入新化县奉家镇,设军团部于此。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内景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境内,建于清代,坐南朝北,为两正两横木结构四合院,前有槽门,中有院坪,屋栋间有小天井和青石甬道。1935年12月17日,红二军团先头部队曾在此与敌军激战,歼敌两个保安团大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鸡公坡战役贺龙指挥部旧址及纪念设施群。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境内,包括贺龙指挥部旧址、任弼时住所旧址、红军食堂、红军标语、红军桥、鸡公坡红军烈士纪念亭、朝阳庵红军战时医院、红军战壕、红军墓9处文物点。1935年12月22日,红二、红六军团曾在此与敌人发生激烈战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便水战役暮山坪前线指挥部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境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两层木楼结构,建筑为清代徽派民居与当地侗族木楼结合的建筑。1936年1月5日至6日,红二、红六军团在此设立前线指挥所,指挥部队歼灭尾追之敌近千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贵州省石阡县汤山镇新华街中段东侧,原为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坐东向西。1936年1月11日至20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1万多人长征过石阡,在此作短期休整。1月19日,在此召开了军分委及总部负责人会议和党的积极分子扩大会。期间,红军还开展群众工作,扩充新战士800多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来宾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的大坡山上。陵园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由烈士墓、纪念碑、红军烈士纪念馆等组成。1936年3月23日,红二、红六军团在宣威城北虎头山一带,遭到滇军和***中央军的前后夹击。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主动出击,毙俘敌军近千人,缴获各种枪支400多支(挺)。此次战斗是红军在云南境内进行的最大一次激烈战斗。战斗中,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鸡街红军长征纪念亭。位于云南省寻甸县鸡街镇泽和村。建于1973年3月,为一五角攒尖顶凉亭。1936年4月,红二、红六军团渡普渡河时在鸡街古城遇滇军尾追,最后胜利渡过金沙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辉村红军标语。位于云南省寻甸县柯渡镇柯渡村委会回辉村***寺内。1936年4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柯渡时,为了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发动群众、瓦解敌人,红军用紫红土在回辉村叫拜楼北面的石灰墙上写了一条“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大幅标语,标语长10米、宽0.50米,共14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横河村北的台地上,建于1978年。碑系砖混结构,呈方柱形,通高8米,座边长1.62米。1936年4月7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横河时遭***敌机轰炸,有23名红军战士牺牲于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松园红军战斗纪念碑。位于云南省富民县东村镇小松园村大桥北头。纪念碑建于1997年。1936年4月8日,红六军团前卫十七师进至小松园村时,遭黔军及地方民团约4个团兵力的阻击,红军与敌展开激战,歼敌200多人,彻底粉碎了敌军企图将红二、红六军团消灭在普渡河以东的阴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甲之战纪念碑。原位于云南省寻甸县先锋镇贾白山村村西,1978年建立。碑为砖混结构,通高9米,碑身宽2米,基座三级,碑身呈方柱形,顶端置一红五角星。碑西侧为红军烈士墓,2011年整体搬迁至六甲阻击战原址——石门坎。1936年4月,红二、红六军团在此阻击滇军,歼敌700余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明红军长征纪念塔。位于云南省嵩明县城黄龙山南麓,建于1978年。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路过嵩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碑。位于云南省富民县城黎阳桥西侧滨河公园内。纪念碑建于1996年,整体建筑由平台、碑座、浮雕像和浮雕墙组成。1936年4月至5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中曾路过富民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邑村碉楼。位于云南省富民县北邑村内。始建于清代末期,1936年4月,红二、红六军团从贵州进入云南,攻打富民县城。此碉楼曾为红军的指挥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渡河铁索桥及红军烈士墓。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翠华乡头哨村。此桥自古以来,是禄马驿道、禄甸驿道的唯一通道。1935年、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两次从此经过。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铁索桥并投宿翠华乡界牌村。1936年4月8日,红二军团先头部队红四师为了抢占铁索桥,与***守敌发生激战,战斗中牺牲红军干部战士79人。为缅怀牺牲的革命先烈,1975年在普渡河畔铁索桥头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渡河铁索桥近景

▲红军烈士墓

金沙江石鼓渡口。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城西52公里的石鼓镇。1936年4月24日至26日,红二、红六军团从石鼓至巨甸几个渡口,渡过了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1977年在长江第一湾的凤凰山上建立了石鼓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作者:国家文物局类型:历史状态:已完结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