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侠盗文学网 > 资讯 做人不要太老实小说在线阅读乔治巴伯爱迪生最新章节

做人不要太老实小说在线阅读乔治巴伯爱迪生最新章节

时间:2019-11-27 12:29:37编辑:觅芹

做人不要太老实该小说的主角和配角叫乔治巴伯爱迪生,是作者水中鱼倾心写作的一本十分不错的出版小说,已上架微阅云。剖析老实人的弱点,为老实人指点做人的出路。老实不是错,但如果做人太老实,就会在社会上吃不开,就会寸步难行。醒醒吧!别再执迷不悟了!不知变通,你将一辈子是穷命,一辈子被人欺负,一辈子不受重视,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本书不是教你诈,而是告诉你如何不吃亏的学问!

《做人不要太老实》 第八章 咄咄逼人爱较真——老实人得理不饶人 免费试读

老实人喜欢较劲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与人交谈,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我营销,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销售出去。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凭借自己的口才和辩驳将自己的道理说明白,有些时候还要适当地从情出发,说些能够打动别人、感染别人的话。把道理说得太多,就有点木讷。把事实摆得太多,就容易招来别人的反驳。为此,以情动人是一种润滑剂。如果你能让人在情感上和你产生共鸣,你和别人心理上的距离就拉近了很多。

人是有感情的,在交谈的过程中,你要学会针对别人感情的弱点,与别人产生共鸣。只有这样,你的交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甲和乙总爱在一起争论,为了一点小事情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加上这两个人都喜欢卖弄小聪明死钻牛角尖,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天,甲问乙:“用铜铸成钟,用木头做成棒捶敲打铜钟,钟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你说这声响是由木头引起的呢,还是由铜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由铜引起的。”

甲说:“何以见得是铜引起的呢?”

乙说:“如果用木槌敲打墙壁,就不会有这种铿锵的声响。敲打铜钟就发出这洪亮的声响,可见这声响是由铜发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说:“我看不是铜引起的声响。”

乙问道:“那你又凭什么说不是铜引起的呢?”

甲说:“你看,如果用这木槌敲堆积着的铜钱,就听不到什么声响。这铜钱不也是铜吗?它怎么就不发出声响呢?”

乙反驳说:“那些铜钱堆积在一起,是实心的,当然没有声响。钟是空的,这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说法,甲说:“如果用泥或木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来。你还能说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来的吗?”

……

甲和乙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个不休,到底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他们终究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老实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死理、较死劲。人要想在话语中取得优势,就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语言。很多国家领袖都十分善于通过语言来化解尴尬,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意思。

抗美援朝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来华采访周总理。总理刚好批阅完文件,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正放在桌子上。这位记者便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长笑一声,回答说:“这支笔呀,是一个朝鲜朋友作为抗美的战利品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原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于是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记者听完后,顿显窘态,说不上话来。

在这次谈话中,周总理恰当地运用了朝鲜战争这一历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用心险恶的问者哑口无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与人交谈中,没有必要对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认死理、较死劲,要善于化解这种尴尬。语言是很有韧性的,为了改变语言环境,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歧义来改变。这样的话,就会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不会让场景变得过于严肃和针锋相对。

在很多说话场合,都不要过于严肃,不要总是围着事实绕不开。

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很多时候,越较劲,越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实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应该这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尤其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有理,不过是从我们的角度看是有理。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就是无理。如果我们再反复坚持,在别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了,他们自然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纠缠的事情,到最后越没有办法解决。

即使确实有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别人相信自己有理,也不应该得理不饶人。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找个台阶给别人下,不要让别人陷入尴尬的境地,更不应该咄咄逼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其实,别人如果确实明白自己理亏的时候,如果有台阶下,他一定会下的。如果没有台阶下,他肯定会继续较劲,哪怕自己理亏,也会反复说出道理证明自己。这样,事情本身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相互争吵反而成了重心。事实上,在旁人看来,两个人争辩,很难说一个人有理,而另一个人没理。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人会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很多故事也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人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信仰的真理。但若一味强调坚持,就容易让自己变得固执起来。人一旦固执,与人交谈就容易出问题。他会很习惯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哪怕根本是无关轻重的意见。他会认死理、较死劲,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自己正确无比而别人漏洞百出的架势。试想,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交谈肯定会索然无味。

与人谈话不等于摆事实、讲道理。与人谈话应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规避尴尬局面,让谈话轻松愉快,真正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老实人斤斤计较

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待人,说一句理解、宽容、真诚的话,有时候甚至会使一个人迷途知返,重获新生。说话时,常怀宽容的心态可以将自己的麻烦减至最少,可以使你获得更多的尊重。宽容地待人,不与别人锱铢必较,是一种值得提倡、应该具备的美德。

有一年,秦国大旱,秦穆公亲自出行,视察旱情。刚走到岐山,他的马车坏了,左边驾辕的马趁机脱缰逃跑了。不得已,秦穆公只好亲自带人去找马。筋疲力尽之际,他们终于在岐山北面将马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正被一群农夫架在火上烤着吃。秦穆公的侍从们十分生气,纷纷建议将食马肉的人抓起来重重处罚,但秦穆公却拦住了侍从。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由于旱情严重,致使农田颗粒无收,这些农夫已有好几天没吃上饭了。

秦穆公看着这些面有菜色的人,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酒,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他命侍从送了一些酒给他们喝。

一年以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交战。开战后不久,由于晋军攻势凶猛,秦军势孤难支,陷入险境,就连秦穆公的兵车都被晋军团团围住了。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车子左边的马,在晋惠公车上的有路石举着长矛刺中了秦穆公的铠甲,秦穆公的七层铠甲已经刺穿了六层。秦穆公仰天长叹道:“我命休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晋军后面突然杀出了一群兵马,顿时令晋军的阵脚大乱。秦穆公放眼望去,只见几百个手持各色农具的农夫,正奋不顾身地击杀晋军。一会儿工夫,他们已将秦穆公救离险境。

秦穆公脱险后,秦军士气大振,结果反败为胜,全歼晋军,而且还俘虏了晋惠公。

战斗结束后,秦穆公要重赏那些在战斗中立功之人。谁知农夫们一起跪拜道:“我们只是为了报答国君去年不杀、赐酒之恩,并不是为了封赏而来。”

原来,这些人就是一年前在岐山分食马肉的农夫。

《三国演义》里,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须宽限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而亡。

宽厚、宏大的胸怀气度,历来是人们立身处世的美德,它表现为一种豁达大度、容忍异己的品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而是心田似海、容纳百川。它不计前嫌,不计小节,特别是对有错误甚至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表现出宽容的精神。

老实人咄咄逼人爱争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觉得自己有理,就会揪住别人的缺点,穷追猛打,非逼对方竖起白旗不可。其实,“有理不在声高”。话并非说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忍让式的说法,由于充满了尊重、宽容和理解,本身就能产生一种感化力,从而引起对方积极的心理变化。“火气”遇上“和气”,就失掉了发泄的对象,自然降温熄火。

一家瓷器店营业员老王遇到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给她拿了好几套瓷器,挑了半个钟头还没选中。因顾客太多,他先照应别的顾客去了。

这位女顾客以为冷落了她,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说:“喂,你这是什么态度,你没有看见是我先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给我,我还有急事!”这话真够刺耳难听的。然而,老王并没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您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你服务不周到,让您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

老王这几句真诚而谦逊的话一出口,那位女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转而难为情地说:“我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

人行道上,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女士不小心蹭到了旁边一位行人的裤子。她以为没什么事,就继续推车往前走了。没想到这个人追上去说:“你撞了我一下,也不赔礼道歉,就这么走了?”说完,狠狠地踢了那位女士的自行车一脚。那位女士连忙赔不是,但那个行人还是不依不饶,又踢了两脚,才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在这世上是非对错到底有个什么评判标准呢?是与非的对比或是划分,应该怎么看呢?很多小时候觉得对的东西到了现在却让人十分怀疑,现在的社会好像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时候看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分辨,现在却不明白了。

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要达到的目的。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老实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是的,争下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的代价呢?

反而是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能时常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您好,”小李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板转了转眼珠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时的小李,他会义正言辞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他现在不会这样说。他要的是老总的签字。于是他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小李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他再把文件放到老总面前时,老总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这就是小李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

不能在冲突发生以后一走了之,因为在新环境里还会出现老问题,到那时你又怎样呢?也不能为了争口气大闹一场,因为吵闹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有可能断送了职位。谁是谁非也并不重要,即便是上司错了,也要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台阶下,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

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绝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宽大为怀,抱着宽和的心态,体谅他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他人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谁是谁非不重要,好汉不吃眼前亏。针尖对麦芒在某些场合是一种耿直与正义的表现,在与他人相处时则是一种失策的表现,容易引起误会,导致他人的怨恨,所以,我们做人能糊涂时且糊涂,得逍遥时尽逍遥,放开心怀,不去计较点滴的纠葛。

老实人对别人的小过错爱纠缠不休

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实人,对于别人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小过失总是纠缠不休,结果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其实,对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缠它,放过也无伤大雅。因为这样做不仅是为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而且也顾及了别人的名誉,不致给别人带来无谓的烦恼。同时还体现了你做人有大胸怀、大气量。

一条清澈无底的河流,不会有任何鱼虾的繁殖;一个人如果太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不但交不到朋友,任何事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任何人都不愿与其交往,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有位养鸡场的主人,向来讨厌传教士,因为他觉得大多传教士口上讲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为了满足“替天行道”的正义感,养鸡场主人有事没事,总喜欢信口散布传教士的坏话。

一天,有两个传教士上门,说要买只鸡。

生意上门,总不好往外推吧,主人忍着不快,让他们自己去挑。这两个家伙在偌大的养鸡场中挑了半天,却拿来一只毛掉得差不多,丑陋至极的跛脚公鸡。

主人奇怪得很,便问他们为什么挑这只鸡。

传教士回答说:“我们想把这只鸡买回去养在修道院的院子里,告诉大家这是你的养鸡场里养出来的鸡,为你做些宣传。”

主人一听就急了,连忙摇手:“不行不行!你们看这养鸡场里的鸡,哪一只不漂漂亮亮,肥肥壮壮的,就这一只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天到晚爱打架,才会弄成这个样子,你们拿它当代表,让大家以为我的鸡全这样,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另一位传教士笑着说:“对呀,少数几个传教士行为不检点,你就以他们为代表,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太不公平了吧?”

太阳同样有黑子,如果你揪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别人也会这样来揪你。老实人应时刻记得:人无完人,对人宽容,就是对己宽容。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坐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

长老搬走了把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

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

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放过别人的小缺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这样做。在上面这个故事里,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无可厚非,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不可能有以后的成就。

明代学者杨继盛有一次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宁可我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我容人,不要使人容我;宁可我吃亏,不要使人吃亏;宁可我受气,不要使人受气。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有人向你说某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诽谤你,就说他平时与我最要好,怎么会有恼恨诽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诽谤的人听后怨恨自然化解。”

微软一位程序员发现公司的Basic语言软件中的着色功能有缺陷,他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改好。然后,他得意地找到总裁比尔?盖茨说:“比尔,你看看这个,我找到了一处设计错误。”

比尔?盖茨问他:“错在哪里?”

程序员回答:“你看,就在这里。我真不能想象是哪个没有脑子的混蛋写了这段程序。”

比尔?盖茨又问:“你能证明现在没有问题了吗?”

“我敢肯定现在没有问题。”程序员回答说。

“很好。”比尔?盖茨点点头。

到后来,那个程序员才听说写错Basic语言软件中的着色功能程序的“没有脑子的混蛋”就是比尔?盖茨。

从比尔?盖茨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做人不要斤斤计较,要胸怀大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遇事要谦让大度,不要在意对方过激的态度或言辞,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做人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范仲淹曾经告诫他的弟子说:“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责别人时也会变得十分聪明;哪怕十分聪明,宽容自己时也会变得十分糊涂。你们只要常常用责备别人的思想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的人。”以容养量,以忍养气,以恕养性,以忘养心,这样做很少有不能达到宽容的境界的。

有首禅诗吟咏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让我们得意失意之时,轻呼吸。切记做人一定要豁达大度。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有了这种品质、这种境界,做人就变得豁达,变得成熟。

不较真才会有朋友

怎样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试图探究其奥秘,以借此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并塑造自己辉煌的人生。虽然人性的复杂使人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悉人性的全部秘密,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事件的感悟还是让他们对人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做人不能事事较真便是其中一理。

老实人爱较真,聪明人能容人。这或许正是芸芸众生中为什么有人活得特累、有人活得洒脱的原因所在吧。

美国人际关系大师汤姆逊?威尔森先生曾说:“友情之道无他,只能以友情获得。人或许可以轻易地支配他人,却很难得到他人的真心信赖。”

一个性情孤僻,喜欢独往独来的人,由于没有朋友扶助,想要获得成功,就只能靠单打独斗,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人无法离群而索居,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友情都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珍品。真心的朋友会为我们带来向上奋发的动力,时时刻刻激励鼓舞着我们,我们必须好好加以珍惜。

朋友之间的宝贵友情,是从彼此的善意关怀中一点一滴累积的,不怀好意的交往是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固情谊的。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善意地关怀自己想结交的人,就能快速获得他们的友谊。

对待朋友要以善意为出发点,如此才能培养深厚的情谊与默契,使对方乐于采纳你的意见,而不会误会你别有用心。

谈到说话办事技巧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自传中劝告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要则,就是不要责备对方。”

新加坡作家洪生在《人性谈》里说:“人如冬天里的刺猬,太过疏远就会各自觉得寒冷,可是过于靠近又会互相刺伤。”这是因为,人与人往来密切,不免会因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造成双方或多方的或明或暗的攻击。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和言行是最正确的,错误的是社会大众。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本能地将自己美化、正确化。即使是那些被公认为性情怪僻的人,也会执拗地认为“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这是人类难以改变的一种心理特征。

就算是客观的批评或是恳切的责备,一般人听了,也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难以接受。因此,人只要一遭受批评,就会立刻采取刺猬般的防卫态度,竖起身上的每一根刺,加以反驳、反击。

即使他表现出虚怀若谷、勇于认错的态度,心中也许还是愤愤不平,盘算着如何伺机报复。

日本明治时代的大作家夏目漱石对于这种现象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他说:“别人对你道歉,向你赔礼,如果你信以为真而原谅他,那你就是个诚实过头的傻瓜。你必须这么想:道歉只是表面上的道歉,原谅也是表面上的原谅。”

由此可见,鲁莽地责备与批评别人,对自己根本没有用处,只会使你的人际关系受到不必要的磨损。

要有容人的雅量

爱面子是每个人的天性。有的时候别人也许错了,但他们自己并不会这么认为。或者,他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在对方错了的前提下,也要设法保住他的面子。尝试着去理解他,只有那些真正智慧和宽容的人才能做到。

有的人在明知是错的情况下还要犯错误,宣传教育对这样的人没有任何作用。防止别人犯错误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让人不敢犯错误,另一个是让人不想犯错误。前者是强制手段,见效很快但难服人心;后者是沟通的艺术,见效也许不快但作用力持久。要想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还得依赖于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觉醒。那么,首先要保住他的面子,以免他自暴自弃。

聪明的人都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往积极的方向进行引导。

有的人并无意伤人面子,只是说话不当,造成了实际伤害的效果。比如,一个老板在对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但如果你能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一点,业绩肯定会提高的。”

员工开始觉得受到了鼓励,直到他听见“但是”这两个字。他很有可能对开始的表扬产生怀疑,对他来说,这个表扬也许只是后面批评的引子而已,可信性遭到质疑。

但是,如果老板这样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很满意,而且你的进步也很快,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潜质。如果在工作方法上做一些改进,我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快。”

这样说,员工就不会感到批评的暗示,同时也能受到鼓励,并尽力做得像老板期待的那样好。

如果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心态就会变得平和很多。别人犯的错误,我们也会犯。在纠正别人之前,不妨转换一下位置,想想如果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希望别人怎么对待呢?绝对不会希望是冷言冷语,不问青红皂白就胡乱指责一番,而是希望他人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纠正别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这样你就不会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对对方所犯的错误也必能谅解。你要时常想着,你是设法和他站在一边的,不是和他对立的。说话要温婉平和,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说话时,先要表示同情对方所犯的错误,使对方减少心理负担,同时也减少羞愤之心。然后,再用温和的语言把对方的错误指出来。指正的话越少越好,最好能用一两句就使对方明了,然后转到别的话题。不可啰唆不停,使对方陷于窘境,而生反感。

对方行为不妥的部分,固须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也须加以显著的赞扬,这样对方会因你的公平而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将自己的意思暗示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才改正。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的语气。如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肯定不好。同时,更要注意保护对方的自尊心。

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犯过失,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要因为某人一有某种过失,便忽视他、轻视他、鄙视他,或将其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他,“一过定终身”。这也是一种“忍”的形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容过”则不同,这里的“过”讲的是它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有关。例如,下属有了过错,合作者有了过错,或者是家人有了过错,等等。在这种情形下,能否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过”,当然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容过”,就是要压制或克服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快乐,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不妨想一下自己在这种场合会如何做,在做错某事之后又有何种想法。当然,这里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对于当事人本人,而对于具体的事情则应该讲明白,该批评的必须批评。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在于他们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在很多伟大人物身上,都会有宽容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他们能够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之一。

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不要太老实

作者:水中鱼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剖析老实人的弱点,为老实人指点做人的出路。老实不是错,但如果做人太老实,就会在社会上吃不开,就会寸步难行。醒醒吧!别再执迷不悟了...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