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侠盗文学网 > 历史 > 燃烧的明朝

更新时间:2020-01-05 09:26:01

燃烧的明朝

燃烧的明朝 公孙谏 著

连载中 朱元璋周德兴

燃烧的明朝男女主角为朱元璋周德兴,由公孙谏所著作的一本非常好看的历史小说,目前正在连载中。全文讲述了历史上平民出身的皇帝不多,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他是穷人中的穷人,草根中的草根,那么这样一个人是如何忽然崛起,称霸天下的呢?

精彩章节试读:

历史上贫农出身的皇帝不多,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他是穷人中的穷人,草根中的草根,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是如何忽然崛起,称霸天下的呢?

朱元璋出生在公元1328年,也就是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家住在濠州钟离东乡一座破旧的二郎庙里。关于他的出生,有很多的传说,有些野史甚至记载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他老爹朱五四的儿子,而是一位白衣仙人的种子。

正史则记载他出生的时候,家里红光四色好像着了火,此事有皇觉寺的和尚为证,他们亲眼目睹之后,就回去睡觉了,让朱元璋感到万分失望。

朱元璋以前也上过学,估计幼儿园还没毕业就因为家里穷辍学了,转而给地主家去放牛。放牛的日子也没有过太长时间,就赶上了1344年淮河流域闹灾荒,什么旱灾、蝗灾、瘟疫,反正历史上有记载的灾难全都闹了一个遍,搞得天下大乱饿殍遍野。

作为一个本身就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朱元璋家第一个就承受不了,经济崩溃了。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相继在这场灾难中死去。大嫂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每天都要忍饥挨饿,而且他们还要解决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找一块墓地把爹娘埋了。

于是朱元璋和二哥就去找地主刘德,刘德二话没说就把两人给轰了出来,拒绝了他们要墓地的请求。两人没办法,死人总不能老是放在屋子里,必须入土为安,于是就抬着爹娘到处找地方,求安葬,最后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了一个地方,把父母给埋了。然后回来继续挨饿。

他的二哥最后挺不住了,于是就跑出去逃荒,现在家里就剩下朱元璋一个人了。他要吃饭,要活下去,当然当时理想也就这么大了,从没想过要活出个人样儿来,于是他通过某些关系跑到了皇觉寺去当和尚。之所以选择皇觉寺,并不是因为这里的师父们修行有多么高深,能让他学到什么东西,只是因为这里距离他家比较近。

在寺庙里的朱元璋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每天吃吃斋,念念佛,还有悟空和八戒陪着聊聊天,其实他过的也是雇佣工的日子,而且还没工资没福利,只是到时候有一顿粗茶淡饭,就这也是经常遇到麻烦,除了经常被有实力的和尚欺负之外,他还犯下了一次严重的政治错误。

有一天他在佛堂里面扫地,一尊大佛突然伸出脚来想给他下个绊子,年轻气盛的朱元璋一脚踹过去,把大佛给踹得老老实实不敢造次了。可是没想到,他的这个危险的动作,被主持方丈的爱妻给看到了,立即禀报了寺庙的高层。当时寺庙里面的余粮也不多了,正在进行裁员,于是朱元璋第一个就被派出去化缘了。总起来算,他在寺庙里一共也就混了几十天吧。

朱元璋被迫敲着木鱼拿着钵盂加入了淮西几十万人的流浪大军,元末的时代像他这种人遍地都是,都是携儿带女,云游四方,但是能不能要来饭还未可知,很多人都死在了流浪的路上。朱元璋有可能是沾了光头的光,所以才侥幸没死吧。那个年代和尚的社会地位高啊。

这一要就是整整三年,三年之后,朱元璋感觉自己这样混下去不是办法,一开始可能还打算在丐帮混个名堂出来,可是当时丐帮“人才济济”,他连个二袋弟子都混不上,所以只能放弃这条出路,重新回到了皇觉寺。

之所以下决心回到皇觉寺,也是有原因的,在外面闯荡了这么三年,他已经21岁了,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建立全新人生观,和懵懂少年说拜拜的关键时刻。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小朱同志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概念,知识改变命运。

当很多人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时候,朱元璋已经知道勤工俭学了。于是他在寺庙里苦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才终于决定再出去发展。导致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经够大了,而是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

自从公元1378年,元顺帝下令尽收南人兵马以来,南人的反抗就越来越大,借着元末脱脱丞相整修黄河的春风,韩山童和刘福通一跃而起,到了现在,基本上处处是刀兵,满眼是烽火了,他每天躲在屋子里读书,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被远处传来的喊杀声所惊醒。

但是朱元璋没有拿定主意到底该怎么办,按照当时的情形来说,就算他仍然老老实实地待在寺庙里读书看报,不问世事,不招谁也不惹谁,也不见得就能保住性命,因为无论是元军的杀良冒功也好,还是起义军的肆意抢劫补充给养也好,都能随时要了他的小命。

难道就这样等死吗?

不久之后,他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濠州的快递,是他的朋友汤和写来的,汤和告诉他自己在濠州起义军里面当了千户,邀请他来入伙,看你再怎么研究也当不了主持方丈,不如跟我一起闹革命吧。

很矛盾的朱元璋立即去找了他的另一个朋友周德兴,询问他的意见,看自己要不要听汤和的跟国家过不去。周德兴扭捏了半天给他出了一个挺扯淡的主意,让他算一卦,把命运交给老天来决断。

结果朱元璋这一卦算的那可真叫一个诡异,他连续把筹板扔在地上,可是连续三次筹板居然都是直立的,也不知道是卡在了砖缝上还是怎么的,反正这一现象绝对违背了力学原理,但他就是这么固执的发生了。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关于他的去留问题,佛祖也没辙,还是要交给他自己解决。

当然根据周德兴的解释,还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留下和逃跑都不是好主意,只有造反才能有一条活路。因为朱元璋许愿的时候,没有造反这一项,佛祖只好让筹板直立了。于是朱元璋就此下定了决心,去投奔汤和。

汤和的老板是濠州城的郭子兴,朱元璋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写道,由于他的年轻气盛,第一次见到郭子兴的时候差点惹来杀身之祸,因为郭子兴认定他是一枚奸细,后来汤和跑来证明,这才免遭杀身之祸。

由于朱元璋经历过无数的苦难,所以变得胆大心细,作战勇猛,经常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且非常的聪明,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不久之后,先是成为了郭子兴的亲兵,而后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使得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让朱元璋真正成为郭子兴手下第一战将的是一次突发事件,当时濠州城的形势非常复杂,并不是郭子兴一个人当家做主说了算,他们是股份制,也就是说有四个老板,分别是孙德崖、彭大、赵均用、郭子兴,排名不按笔画顺序,也不分先后哈。

朱元璋刚结婚不久,在外征战的赵均用和彭大回来了,此后郭子兴在队伍里就有点混不下去,因为他的成分不好,是个地主阶级,所以四个人一开会,往往就是斗地主,让他很难抬得起头来。这次更糟糕。

赵均用和彭大明显地认为郭子兴是打入我军内部的阶级敌人,所以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让他以后一定要团结在以彭大、赵均用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可是郭子兴当时好像有点不服,于是散会之后,他就被几个卫兵给堵在了门口,他们自称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老郭同志,鉴于你的错误比较严重,组织决定要进一步挽救你,请你跟我们去面壁思过吧。”

于是郭子兴当天就没回去。

这下子家里人可急坏了,急忙托关系找线索,总算是把老郭的下落给搞清楚了。但是郭家的人都不敢去要人,于是朱元璋就出面了,但是他也没有能力一个人去单挑三位董事会董事,所以他就采用了挑拨离间的办法。

听说在给郭子兴的问题上,彭大并不像另外三个人那么决绝,他还是有点感情的。这次的事儿,彭大也不一定全都知道,而且他和赵均用也在争权夺利,于是他就把郭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上去找彭大。

先是老娘们一番哭诉,然后朱元璋开始发言,他说:“我的老泰山郭子兴,一直都是您的忠实粉丝,他经常教导我们说,在濠州城谁也不服就服您老大的,因此孙德崖和赵均用就怀恨在心,给他办了学习班,这种做法,表面上是针对我的岳父,实际上是在打击您彭老大的威信,您可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

彭大一听大喜过望,没想到老郭对我还不错嘛,看来我以前真的是误会他了。于是他就拍着桌子说:“怎么回事儿,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岂有此理,没有我的许可,谁敢给老郭办学习班,啊,老郭还是不错的嘛。”

得到了彭大的支持,朱元璋就带着郭家的人跑到了孙德崖的家里跟他要人,并且说这是彭老大也认可的,赶快放人。孙德崖一开始还装傻,说:“我不知道啊,开完会他就走了,没在我这。”

但是朱元璋不死心,带着人一顿搜查,终于在孙德崖家里的地窖里把郭子兴给找了出来,背回了家里。从此之后,郭子兴命他总领诸将,进入郭家军核心领导班子。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濠州起义军的内斗就就此结束了。朱元璋拿下滁州之后,孙德崖他们三个股东修理起郭子兴这个地主狗崽子更加的肆无忌惮,搞得他最后在濠州城待不下去,只能跑出来自谋出路。

可是他想来想去也没地方去,只好去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够意思,当他来了之后,立即决定把自己的指挥权交给他,让他还当一把手,用来报恩。而他自己则带着军队去攻打和州,把滁州送给了郭子兴。

郭子兴奋斗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尝到自己当家做主的滋味,当即对朱元璋分外感激。可是不久之后,又出事儿了,孙德崖在濠州坐吃山空,终于最后坐不下去了,跑到和州来投奔朱元璋。郭子兴听说之后,气得够呛,那可真是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带着人跑来准备跟孙德崖群殴。

在朱元璋的调停之下,最后当然是没打起来。孙德崖也还算讲道理,就跟朱元璋说:“我和你岳父合不来,要不我还是走吧,咱们缘分尽了。”

朱元璋听说这个瘟神要走,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就去送行,但他害怕孙德崖走了之后,他的士兵会在城内抢劫,和郭子兴干起来,于是要求让孙德崖的士兵先走,孙德崖自己垫后。孙德崖也答应了。

可是没想到郭子兴趁着这个机会把和他仇深似海的老孙给抓起来了。朱元璋听到密报之后,也想开溜,还说了些先去个洗手间之类的话。可是孙德崖的手下也得到了消息,怎么能容他逍遥法外,立即追上去当场把他镇压下来。

消息传到郭子兴的耳朵里把他气得够呛,好容易抓到报仇雪恨的机会,没想到中间出现了这样的波折,还是孙德崖狗命不该绝呀。为了保住朱元璋,他把孙德崖给放了,但这样一来也就得了抑郁症,没到一个月就郁闷而死。

郭子兴死了之后,他的儿子郭天叙成了郭家军名义上的统帅,他一直都在针对朱元璋,认为他是自己平生最大的敌人,而朱元璋出于害怕别人说他忘恩负义的原因,对他总是百般容忍,他却一再的变本加厉,于是朱元璋决定借刀杀人把他除掉。

当时郭子兴也好,朱元璋也罢,名义上都是小明王韩林儿的手下,奉韩林儿的宋朝为正朔,韩林儿当然是听刘福通的,所以刘福通给朱元璋的职位是左副元帅,而郭天叙是都元帅,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是副元帅。也就是说,朱元璋顶多也就是个三把手。

此后不久,元朝发觉朱元璋的实力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所以本着棒打出头鸟的原则,决定当头给他一棒子,打成三胖子,于是派了主力大军来围剿,而朱元璋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新目标,那就是大城市集庆,也就是后来的应天府。

当时元朝派了水陆两路大军来攻打他,朱元璋采取两路夹攻的战术,一举生擒了陆军主帅陈野先。而后他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没有杀死陈野先,而是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宣传政策,把陈野先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表示以后要脱离那个腐朽的政权,一心一意地跟着朱元帅闹革命。

于是朱元璋就“相信”了他,并且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和都元帅郭天叙还有副元帅张天佑去进攻集庆。作为一个弃暗投明初来乍到的人,在行军路上,陈野先当然要抱一下两位元帅的大腿,吃吃饭喝喝酒,送点礼物美女什么的。等到两位元帅喝多了,他就把两位元帅的脑袋砍了,然后趁机发动进攻,杀掉了所有郭天叙的嫡系,大约一万多人。

正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忽然平地响起一声号角,原来是驻守集庆的元军来偷营了,他们不知道人家陈野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只知道他是个大叛徒,一上手就把陈野先给碎尸万段了。就这样,朱元璋兵不血刃就取得了滁州的真正指挥权,成为了当地起义军中至高无上的人物。

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率军兵分三路进攻集庆(南京),用了十天时间就攻破了城池,并且改名为应天,此后就以这里为根据地开始争霸天下。应该说从这一刻开始,他才从小县城的土豪,变成了一镇大诸侯,手下人马十万之众,具有了足够问鼎天下的资格。

可是现在具有问鼎天下资格的并不是他一个人,首先陈友谅和张士诚就不可小觑。也就是在朱元璋夺取濠州军事指挥权的同一段时间之内吧,陈友谅也完成了内部整合,干掉了他的老大“天完政权”的皇帝徐寿辉,建立了大汉政权,登基称帝。

而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正是鄱阳湖,这里是陈友谅的地盘,那么两大枭雄之间也就势难避免一场大战了。

不过最先来找茬的还不是陈友谅,而是朱元璋的新邻居,盘踞在苏杭一带的吴王张士诚。张士诚觉得朱元璋距离自己太近,总有一种被威胁的感觉,所以他不去打元朝,而是跟自己的盟军展开了死磕,誓死要干掉他。不过最后张士诚被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常遇春击败,损失了一大片的地盘,退回到根据地去,终于消停了。

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之后,就把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对付陈友谅的身上,公元1360年6月11日,历史上著名的“明汉之战”的太平战役在鄱阳湖打响,陈友谅的实力远远超过朱元璋,尤其是庞大的水师舰队,光听名字就能把人吓一溜跟斗,比如混江龙、塞断江、撞到山、巨无霸、麦当劳等等,一共一百多条战船,把整个江面全都给封锁住,远远望去,旗帜如林,帆影无数,兵马如云。

朱元璋当时就有点后悔了,自己跟人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尤其是再看看手下那几条破船,实在是没法打呀。这可怎么办呢?是投降,还是逃跑?换做普通人估计逃跑的可能性比较大了,但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他告诉全军将士,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于是大战开始了。

陈友谅一上来就下了猛料,一举攻克了太平,生擒了朱元璋手下的猛将花云,并且杀之。顿时朱元璋的很多手下都害怕了,有人建议他趁早逃跑,千万别跟花云一个下场,富贵重要,命更重要啊。

也有人建议他,虽然咱们在水上实力不行,但还是可以把陈友谅引诱到岸上来决战,把他的优势给抹掉,这样就能取胜了。朱元璋觉得这是屁话,陈友谅也不是傻子为什么要舍长取短,最后还是决定在水战中消灭陈友谅的有生力量。

不久之后,陈友谅就中了明军的诱敌之计,驱使战船猛追明军,结果因为不熟悉这里的水路,进入了龙湾浅滩,大船搁浅了,被朱元璋的军队一顿砍杀,损失了好几万人,连几艘巨无霸战舰都被人给俘虏了。

取得了龙湾大捷之后,朱元璋趁热打铁,率领水师战舰沿江而下,进入江西,寻找陈友谅的主力展开决战,就在这时候,它的内部发生了两起恶性事件,第一就是祝宗康泰谋反,另外就是绍荣赵继祖谋反。

一开始是祝融康泰,想要脱离中央单干,于是趁着朱元璋不注意,攻克了南昌,守将邓愈抵挡不住,孤身逃回了南京。

朱元璋听了这事儿之后,就觉得心里很不痛快,于是就打算发动进攻,进攻之前寻思先来个阅兵式,可是没想到又出事儿了,回城的时候,朱元璋的第六感忽然发动,探得前面的城门“有杀气”,于是不肯走,另外走了别的城门。

而猛将常遇春则奉命去探查杀气的来源,是不是煤气管道泄露啦?不看还好,看完之后顿时傻眼了,城内埋伏了好几百伏兵,正准备砍朱元璋脑袋呢。朱元璋就这么逃过了一死。后来一调查,原来是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绍荣干的,此外还有一个叫赵继祖的将领。

朱元璋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弄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嫉妒,朱元璋有些无语,只有把绍荣杀死。这样一来也就耽误了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的日期。直到公元1363年,水战才进入到尾声阶段。

当时陈友谅的阵营里面刚好也闹出了内乱,原因还是跟他杀害徐寿辉有一定的关系,徐寿辉虽然窝囊但毕竟也是个皇帝,还是有一个半个的忠臣的,这些人当面不说背后议论,现在终于要爆发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身边的2位大将为了跟朱元璋要不要打仗发生了口角,左金吾将军建议休战,右金吾将军建议穷追猛打,陈友谅支持后者,结果前者气得跑了。他早就想跑,因为陈友谅不仗义,结果他前脚走,右金吾将军也跑了,都去投靠朱元璋去了。

这一下就激怒了陈友谅,非要跟朱元璋拼命,而那两位叛徒还一个劲儿地给他写信,骂得他屁滚尿流。陈友谅大怒,决定和朱元璋决战,双方再次在鄱阳湖展开交锋,这一次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不像上次一样草草收场,而是一连坚持了三十六天,都抱定了必须要打死对方的念头,生猛作战。

让人感到泄气的是,陈友谅老兄的运气似乎是太差了,也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运气太好了,当战斗到了白热化的时候,陈友谅把脑袋探出来大约想要透透气,也不知道哪位神射手一箭飞来,他就天外飞仙了。

明汉之战最终的胜利者属于朱元璋,此战奠定了朱元璋日后无可比拟的军事优势,放眼天下已经没有人可以和他争锋了。要说没有,也还有一个,那就是张士诚,不过张士诚的实力现在也不如他。

胜利之后的朱元璋还气了张士诚一把,1364年正月,朱元璋也称王了,为了让张士诚别扭,他也自称吴王,存心跟他重名。这样一来,也就存在一个谁是山寨版的问题了,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个吴王呢?

那么张士诚现在在干什么呢,对于朱元璋大破陈友谅,并且僭越了自己的名号,他又有什么感想呢?本台记者特地采访了他,但是这位王爷架子很大,他忙着整修自己在苏州的城墙,只说:看天意吧。

有人劝他赶紧出击,趁着朱元璋大战之后疲惫的机会,给他一家伙。可是他就是不肯挪窝。其实他要是想出手,早先就应该趁着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时候,攻打南京,朱元璋后防空虚,肯定一鼓拿下,那时候都没动,现在不动,情况太正常了。

他不动,朱元璋可要动了,朱元璋是不可能和张士诚平分这个国家的。正所谓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鼾睡,而且张士诚占据的绍兴、徐州、颍州、苏州这些地方,正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眼红呢。

公元1365年,朱元璋命大将徐达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率军20万,直捣张士诚的老巢苏州,大将朱文忠攻杭州作为徐达的策应。公元1637年10月,张士诚自以为固若金汤的苏州城被朱元璋攻破,明军冲入张士诚的卧室,把他生擒活捉。不过张士诚不服,非说这是天意:“天日照汝,不照我。”意思就是说,你朱元璋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也没拿你当点啥,你打赢我只不过是老天照顾你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是赢了,彻彻底底地赢了。

从此南方基本平定。下一步他们要驱逐鞑虏复我中华,把蒙古人从北方大地上赶走,让他们回草原老家去。

收拾了张士诚之后,朱元璋没有停下马蹄,就在同一年,命令手下朱亮祖攻取台州温州等地。十一月,部将汤和攻入宁波,赶走了盘踞在这里的方国珍,方国珍跑到大海上当海盗去了,后来被廖永忠所败,无奈之下又跑回来投降朱元璋。

公元1368年,汤和与廖永忠又一起拿下了福建,俘虏了陈友定。几个月后这支人马又攻取广东、广西。现在大半个中国都已经落入了朱元璋的掌握之中,足够实力跟元朝叫板了。于是十月份,朱元璋命令徐达和常遇春北伐,冯胜也趁机攻克了潼关。元顺帝一看情形不好,在大都没做抵抗,就灰溜溜地跑到草原上去了。朱元璋见他这么乖,特地上尊号“顺帝”,意思是说他顺天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取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从此伟大的大明朝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朱元璋定立这个大明朝的国号,实际上是从小明王韩林儿那里来的,据说是刘伯温的主意。

朱元璋的手下好多都是小明王的属下,都是明教的***,所以以大明为国号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彭莹玉在元末发展***的时候,一再鼓吹明王降世,朱元璋这么做,也是为了要告诉大家,他就是明王降世了。

接下来还有做一些收尾的工作,明玉珍盘踞在四川建立夏国政权已经有些年头了,称帝之后的朱元璋在1371年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攻,灭掉了明玉珍。然后派沐英等人夺取云南,沐英算是开国将领之中最好命的一个,因为云南的形势比较复杂,所以当夺取那里之后,朱元璋就下令沐英在此镇守,世袭罔替,直到明朝灭亡。

朱元璋从起兵到坐上皇帝一共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笑到了最后,成就了一代伟业,那么说应该满足了吧。平时他的那些患难兄弟也应该吃香的喝辣的,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了吧。这是肯定的吧。

其实不然,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残杀功臣的事情,这些开国元勋难得有几个有好下场而善终的。清代有一个史学家就曾经说过,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但最后却把他们全都杀掉,其残忍行为实在是千古未有。

这话可能夸张点,但所说的也是事实。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和谐社会,所以开始屠杀大臣。首先就是被称为千古奇冤的胡蓝案。说的就是胡惟庸和蓝玉。

当然以这两个人的卑鄙行径,实在是不冤,但朱元璋给他们扣的帽子有点冤,要说***受贿,有真凭实据了,大家也都服气,说他们造反啥的,勉强了。

胡惟庸案简而言之是这样的,1380年初春的一天,一个司机在路上压死了一个孩子,本来只是普通的交通肇事,司机也没有喝酒,顶多也就是赔钱了事。可是不曾想,这个司机因此惹下了大祸,也为大明朝惹下了大祸,因为那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宰相胡惟庸的儿子。

胡惟庸得知儿子惨死之后,就把车夫抓了起来,然后严刑拷打,给儿子报仇。可是朱元璋的锦衣卫知道了这件事儿,立即就报告了上去。朱元璋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发现,责任不在肇事方,主要是孩子惹的祸,所以车夫没有死罪,那么就是胡惟庸***做的太过分了。所以他就把胡惟庸叫到办公室严肃地批评了一顿。

胡惟庸害怕了,连忙给了车夫经济赔偿让他走了,他以为这样就完事儿了。可是不久之后,他家的一个亲信跑到皇宫里揭发检举,说胡惟庸痛恨皇帝,已经在宰相府设下了伏兵,准备请朱元璋过去喝酒,然后乱刀砍死,喂狗。

于是朱元璋也不管有没有证据,立即下令把胡惟庸捉拿归案,然后把他全家杀死,而且他认为还有很多人参与了这次谋反,于是往下追查,结果发现跟此事有关的一共有三万多人,于是全部处死。

就连当时的宰相,被朱元璋比作萧何的李善长也牵扯了进去,朱元璋非说他也参与了谋反,把他全家杀死。

之所以管这件案子叫做千古奇冤,说的并不是胡惟庸和蓝玉冤枉,而是那些受到牵连无辜被杀的人的确冤枉。就算真有乱党同谋,也不可能有三万这个数字吧。虽然朱元璋只承认一万五千人。

杀死了这么多的政坛人物之后,朱元璋又把目光转向了军方,这个导火索是由蓝玉引发的。比起胡惟庸来,蓝玉的确是有些自取灭亡的味道,此人生性狂妄,目中无人,自以为有功,把谁也不放在眼里。

蓝玉在打击北元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他向朱元璋提出,授权他在四川设立军事中心。这可是个敏感的地方,天下未乱蜀先乱嘛,占据了四川就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多疑的朱元璋难道没有想法吗?

蓝玉大概觉得朱元璋好欺负,他立即又向朱元璋提出要在当地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朱元璋这次没有答应他,而是直截了当把他***事实上,蓝玉和胡惟庸还是真的不一样,胡惟庸虽然是个奸臣,但是他到底想不想造反不好说,可是蓝玉似乎是铁了心想要造反的。

这一点从他自己的只言片语之中就能听出来,因为他回到京城之后,大发牢骚,说他的官小,还说他可以做皇帝,结果被锦衣卫听到了,蓝玉被诛灭六族,另外供出了无数的“党羽”。这件案子有两万人被杀,监斩官是傅友德和冯胜,当时他们吓坏了,连忙请求外调,可是好景不长,傅友德刚走没几天就被调回来,朱元璋让他***,傅友德照做。而后冯胜也被处死。

此后,为了给他的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道路,朱元璋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秦王和晋王。做完这些事儿之后,他老人家就与世长辞了,享年71岁。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扫一扫二维码 或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侠盗文学

回复燃烧的明朝或者回复书号6615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