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侠盗文学网 > 古言 >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更新时间:2024-05-16 14:57:58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朵涞 著

连载中 朱慈炯宋延恩

男女主角是朱慈炯宋延恩的书名叫《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这本小说是知名作者朵涞倾心创作的一本古代言情风格的小说,内容主要讲述了大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攻占北京,太子被俘,国破家将亡朱慈炯穿越到三太子身上,此后另辟蹊径,北上控制关宁铁骑,北拒女贞,西迎闯王。朱慈炯结合经验所学,开展练兵,屯田发展农业。战略上步步围城,战术上声东击西。先后攻破大顺,败女贞,击溃蒙古、鞑靼铁骑。逐步收服南方多地,成功扭转颓势,建立盛世大明。

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崇祯17年3月18日。

闯王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李过率20万大军进抵北京。

入夜,北京城外西北方向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北京城,定王府。

装修精致奢华的寝宫中,丫鬟太监齐齐跪在地上,号啕痛哭。

却在这时,原本躺在床榻上气息全无的身体,猛地坐了起来。

一瞬间,丫鬟太监统统失声,瞪大眼睛满脸恐惧。

“定......定王......您......还活着?”

......

朱慈炯呆愣愣的坐在床榻上,看着跪了一地丫鬟太监,一时间有点反应不过来。

他原本军中一名特种兵,在一次外派任务中被小日子特工包围,最后时刻拉响光荣弹,带着十几名小日子特工同归于尽。

谁知在睁开眼,居然来到明末闯王进京当天,成为崇祯皇帝第三子,只有15岁的定王。

朱慈炯崇祯16年受封,也是后世小说杜撰中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

融合前身记忆后瞬间明白,朱慈炯这是饮毒酒,打算随国同葬。

却不想他刚死,自己就鸠占鹊巢。

“懦夫!”

不拼一下就死,不是懦夫是什么?

北京城眼看保不住了,但大明江山尚有一多半还在治下,只要重振旗鼓,还愁不能东山再起?

留的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想想后世泱泱五千年的华夏,被满***愣是玩成了废铁,朱慈炯就一脸愤怒。

“既然穿越过来,这段历史就由他来更改。”

攥着拳头猛砸了下床榻,声音之大,吓得屋中丫鬟太监全都浑身一颤。

“王驾息怒,定是宫中鹤顶红存放年限太久,咱家这里还有一副,是咱家打算追随定王用的!”

一旁衣冠凌乱,满脸愁容,眼角甚至还挂着两行清泪的老太监赶紧凑上来。

说话间居然又掉了两滴眼泪。

这人是侍奉朱慈炯的太监主管,魏定方。

少时入宫,朱慈炯受封定王时,朱由检命其追随于他。

虽然年已五旬,却异常忠贞。

朱慈炯***前,原本让他们带上府中细软各自逃命的,没想到他居然也想跟着一起死。

难得啊!

不过朱慈炯却并未理会他的提议。

“现在几点?”

魏定方一愣,支吾道:

“申时三刻!”

历史上3月18日夜,潜伏城内太监及东林党成员,于二更时分打开西门、北门,迎闯王大军入城。

是夜,崇祯皇帝由大太监王承恩护佑,连敲城东几家大臣的大门,众人皆家门紧闭,无人理睬。无奈最后于19日凌晨,吊死于煤山之上。

现在还有时间,朱慈炯打算先去寻找崇祯帝朱由检。

这时候的他应该正在赶往煤山。

朱慈炯前世对历史十分痴迷,尤其是明朝这个汉人最后的王朝。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都熟记于心。

崇祯帝溢死于煤山,被他托付重整山河的太子没能逃出北京,闯王入京后,被封为宋王。

大明正统旁落,后来成立的南明皇帝朱由崧资历不足,压不住权贵武将,最终导致南明名存实亡。

倘若崇祯子嗣成功出逃,历史绝不会重演。

既然自己重生在朱慈炯身上,这份历史责任就由他来背。

朱慈炯迅速制定方案,首先集合士兵,在崇祯没死之前赶往煤山,沿途过程中尽量多筹措粮草马匹。

事不宜迟,现在必须要赶紧离开。

想到这朱慈炯快速起身,鹤顶红药力还未散尽,让他的身体忍不住微微打晃,魏定方赶紧上来搀扶。

“府中尚有多少兵卒?带头将领何在?”

“王驾千岁,宋千户就在门外候着,您要不要宣他进来?”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宣他进殿?朱慈炯直接大步流星走到门前,推开厚重房门,很快院子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只见几十个身穿薄甲手握长矛的士兵,正单膝跪在地上,为首的是一个一身青色衣服,外裹重甲,腰间佩刀的中年大汉。

朱慈炯刚出来,大汉马上声若洪钟。

“卑职宋延恩参见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人就是魏定方口中的侍卫总长,宋千户。

“宋千户,现在你手中尚有多少兵力?”

宋延恩浑身一颤,他素来知道定王忠心爱国,现在北京两面受敌,城破只在旦夕之间。

他很害怕朱慈炯不顾死活,带兵过去驰援。

城外闯王足足20万大军,城内守军皆是老弱病残,人数也不足3万,失败是必然的。

尤为关键的是他手下步卒,也有了哗变倾向,要是明知送死,这些士兵必然不同意,那时候可就难办了。

但现在朱慈炯问,他又不能不答。思索片许,宋延恩才道:

“回千岁,卑职手中尚有步卒50余人,听候调遣!”

只剩50了?

朱慈炯身为定王,崇祯皇帝特许1000禁卫军驻守定王府。

不过因为战事吃紧,这些人早就被抽调参与北京城防,没有皇帝命令,也根本调动不了他们。

余下的便是受封之前就一直跟着他的私军了,这些虽然也是在各营抽调的精锐,但人数也有500。

没想到只剩下十分之一。

为何会如此他很清楚,国破家亡,谁还会卖命?

能跪在这里的基本都是忠心之士,其他的早跑了。

思及于此,朱慈炯快速来到宋延恩身前,将其扶起。

“宋将军,大难时刻能如此忠心,本王谢过将军!”

说完,撩开衣袍就要行跪拜大礼。

宋延恩哪里想到,赶紧一把将朱慈炯拉起来,同时泪流满面。

“蒙千岁不弃,末将定将肝脑涂地,刀山火海,死而后已!”

封建王朝,等级制度严苛,堂堂定王要给手下将领行跪拜礼,这是多大的荣誉?

被如此看重,宋延恩哪怕下一秒就死,都心甘情愿。

眼看人心收买的差不多,朱慈炯紧跟着又加重一重加码。

“今日国难,烦请各位将士全力助我冲出重围,只要出城,所有人官升三级,另外…出城所需银两马匹,沿途可向各官员府邸筹措,若不从者,杀无赦!金银细软去除开支盈余部分,不必入库,将士们自行处置!”

仅仅一句话,在场所有步卒全都眼前一亮。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要纵兵劫掠,抢的都是朝廷原本高官。

如今北京城兵荒马乱,有些强人和散兵早就开始四处烧杀抢掠。对士兵来说,这可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发财机会。

当兵做什么?

不就是为了口饭吃。

既然有机会翻身,谁能不心动?

原本宋延恩也和手下商量好了,等定王一死,就在府中搜刮一番。

只是定王早前变卖家财,所得银两全都捐给军队,用于城防建设,家中早就一贫如洗。

他们的如意算盘也不见得就有收获。

现在好了,定王不死了,带着他们抢劫,还明说他们可以自行处置。

这下士兵腰杆一下就直了,有人撑腰,他们更有胆气了。

“谨遵千岁调遣!”

“谨遵千岁调遣!”

“谨遵千岁调遣!”

......

更多免费章节阅读推荐: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